61362418@qq.com
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游街道西区开发区
当万吨巨轮缓缓靠向码头,或小型船只在狭窄水域交汇时,碰撞风险如影随形 —— 轻则造成船体外壳刮擦,重则导致码头结构损坏、船舶设备故障,甚至引发安全事故。而橡胶护舷作为安装在码头边缘或船舶舷侧的缓冲装置,凭借优异的弹性与抗冲击能力,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,化解船舶与码头、船舶与船舶之间的冲击力,成为港口航运领域不可或缺的 “安全屏障”。
橡胶护舷的核心功能是 “缓冲吸能”,其构造与工作原理围绕 “高效吸收冲击、减少损伤” 设计。它以高性能橡胶为核心材料(多为天然橡胶与丁苯橡胶的混合物),内部根据需求填充空气、高压水或聚氨酯泡沫:充气式护舷依靠橡胶囊内的压缩空气吸收冲击能量,碰撞时空气被挤压,将动能转化为内能缓慢释放;填充式护舷则通过内部泡沫或水的形变缓冲冲击力,兼具较高的刚度与弹性;此外,部分大型护舷还会加装钢板或纤维层,增强结构强度,适应万吨级船舶的碰撞需求。当船舶与护舷接触时,护舷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,将瞬间的剧烈冲击转化为平缓的形变过程,大幅降低船舶与码头所受的冲击力,避免直接碰撞造成的损坏。
从类型与应用场景来看,橡胶护舷根据结构与性能差异,适配不同吨位的船舶与码头环境。充气式橡胶护舷(又称 “船用护舷”)重量轻、缓冲效果好,且可折叠收纳,主要安装在船舶舷侧,适用于远洋货轮、油轮在锚地停泊或海上过驳作业时,防止船舶之间的碰撞;其内部压力可根据船舶吨位调节,既能满足小型船只的轻柔防护,也能应对大型船舶的强冲击。固定式橡胶护舷(如鼓形、方块形护舷)则固定在码头、船闸、桥墩等建筑物边缘:鼓形护舷因受力均匀、吸能效率高,广泛用于集装箱码头、散货码头,适配 5000 吨至 10 万吨级船舶停靠;方块形护舷结构简单、安装方便,多用于小型渔港、内河码头,保护中小型船只靠岸时的安全;此外,还有专为高桩码头设计的 “剪切型护舷”,通过橡胶的剪切形变吸收能量,适应码头桩柱的特殊安装环境。
相较于金属或混凝土等传统防撞材料,橡胶护舷的优势十分显著。一是弹性优异,橡胶材质的回弹率可达 80% 以上,碰撞后能快速恢复原状,可重复使用 thousands of times,使用寿命远超金属缓冲装置;二是耐腐蚀耐老化,橡胶表面经过抗紫外线、抗海水腐蚀处理,能长期在海洋高盐雾、强紫外线环境下使用,不易出现锈蚀或开裂;三是保护,橡胶质地柔软,碰撞时不会刮擦船体油漆或损伤码头混凝土表面,避免 “防护装置反而造成二次损伤” 的问题;四是成本可控,橡胶护舷的制造成本与维护成本低于金属缓冲结构,且安装便捷,能大幅降低港口的安全防护投入。
在橡胶护舷的选型与维护中,需结合实际场景科学操作。选型时,需根据船舶吨位(吨位越大,需选择吸能效率越高的护舷)、码头结构(高桩码头选剪切型,直立码头选鼓形)、水文条件(风浪大的海域需加强护舷固定)综合判断,确保护舷性能与使用需求匹配;安装时,需保证护舷与码头的连接牢固,避免因风浪冲击导致护舷脱落。日常维护中,需定期检查护舷表面是否有破损、开裂或鼓包,若发现橡胶老化或局部损坏,需及时修补或更换,防止破损扩大影响吸能效果;同时,定期清理护舷表面的海洋生物(如贝类附着),避免生物侵蚀影响橡胶性能;对于充气式护舷,需每月检查内部压力,确保压力处于规定范围,防止压力过高或过低导致护舷失效。
随着港口航运向大型化、智能化发展,橡胶护舷也在不断升级:新型纳米橡胶材料的应用,进一步提升了护舷的耐老化与抗冲击性能;部分护舷还融入了压力传感器,可实时监测碰撞冲击力与护舷状态,为港口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。作为守护船舶与码头安全,橡胶护舷以其可靠的防护性能,保障着港口航运的高效与安全,成为海事领域中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 “安全卫士”。

中文简体
Engli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