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合护舷,是通过橡胶与金属、塑料、纤维等多种材料复合成型的新型防护装备,凭借 “1+1>2” 的材料协同效应,在吸能效率、结构强度与耐用性上实现突破,成为大型港口、重型船舶及高冲击场景的防护新标杆,有效弥补了单一材料护舷的性能短板。
从复合结构来看,主流复合护舷主要有三类。橡胶 - 金属复合护舷在橡胶基体中嵌入钢板、钢骨架,金属部件提升整体抗拉伸与抗形变能力,橡胶层负责缓冲吸能,常见于万吨级集装箱码头,可承受 500kN 以上的冲击载荷;橡胶 - 塑料复合护舷以高密度聚乙烯(HDPE)为外壳,内部填充橡胶芯体,外壳抗磨损、抗紫外线,橡胶芯体高效吸能,适合游艇码头、景观码头等对外观与耐用性要求高的场景;橡胶 - 纤维复合护舷则将芳纶纤维、聚酯纤维帘线与橡胶复合,纤维增强层大幅提升护舷抗撕裂性能,重量比金属复合款轻 30%,适配海工平台等对重量敏感的场景。
性能上,复合护舷优势显著。一是性能均衡,既保留橡胶的高弹性与吸能性,又借助其他材料强化结构强度,使用寿命比单一橡胶护舷延长 5-8 年;二是抗极端环境,金属部件经防腐处理,塑料外壳耐酸碱腐蚀,可在高盐雾、强紫外线的海洋环境长期稳定工作;三是定制化强,可根据冲击载荷、安装空间调整材料配比与结构设计,满足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。
适用场景中,复合护舷应用广泛。大型油轮码头用橡胶 - 金属复合护舷抵御船舶强冲击;深海养殖平台用橡胶 - 纤维复合护舷减轻风浪对设施的损害;化工码头则选用橡胶 - 塑料复合护舷,应对腐蚀性介质环境。
制造时需严格控制材料贴合度与硫化工艺,避免分层;日常维护每季度检查复合层是否脱落,金属部件有无锈蚀。这类融合多材优势的护舷,正为高要求防护场景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