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上交通与港口运营的防护需求不断升级中,复合护舷凭借 “多元材质融合” 的设计优势,成为传统单一材质护舷的重要升级替代品。它并非依赖单一橡胶或金属材质,而是通过科学搭配橡胶、高分子复合材料、轻质金属等多种材料,结合不同材质的力学特性 —— 如橡胶的弹性缓冲、复合材料的耐腐抗老化、金属的结构支撑,形成 “优势互补” 的防护体系,既能提升吸能效率与承载能力,又能适应更复杂的使用环境,为水上设施安全防护提供新解决方案。
复合护舷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多维度性能突破上。相比传统橡胶护舷,它的耐候性更优,通过添加抗紫外线、抗海水腐蚀的复合涂层,能在高盐雾、强日照的码头或海上平台长期使用,减少材质老化速度;结构强度更高,内部采用蜂窝状或格栅式复合骨架,在相同体积下,承载冲击力比纯橡胶护舷提升 30% 以上,可适配更大吨位船舶的靠泊需求;同时轻量化特性显著,部分复合护舷重量比同规格金属护舷减轻 50%,大幅降低码头安装与后期维护的人力成本,也减少对码头结构的负荷压力。
复合护舷的适用场景更具针对性。在深海港口与离岸平台,因长期受海浪、台风等恶劣环境影响,复合护舷的耐候性与抗疲劳性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;在特种船舶码头,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码头,复合护舷能通过特殊材质设计,避免与易燃易爆介质接触时产生安全隐患;此外,在老旧码头改造中,其轻量化优势可降低对原有码头结构的改造难度,无需加固地基即可完成升级,适配更多改造场景。
日常维护需兼顾不同材质特性。使用中需定期检查复合护舷各材质衔接处是否出现开裂、脱层,橡胶部分是否有磨损或老化,金属支撑结构是否生锈;清洁时需根据材质选择对应清洁剂,避免使用强腐蚀性液体损伤复合涂层;发现局部破损时,需针对破损材质采用专用修补材料,如橡胶部分用特种橡胶胶黏剂,复合材料部分用树脂修补剂,确保维护后性能不衰减,让复合护舷持续发挥高效防护作用。